景氣低迷,不少話題圍繞如何省錢大作戰,有些專家甚至強調每天少喝杯咖啡,十年就可省下多少錢等,是對是錯呢?觀察許多創業成功者,其實年輕時就有「自我投資」的觀念,投資自己絕不手軟,而花錢只是基本功。
投資自己有「三花」原則:花錢、花時間、花心思。花錢可以購買經驗,可以購買物品,可以進修學習等;有效花錢的過程,會有更多成本觀念。而用心追求的過程也很花時間,更要花心思。
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曾鼓勵年輕人,如果月薪只有3萬多元,不應把錢存起來,而應學習如何花掉,懂得投資自己,例如體驗高級服務等,這些都在培養生活經驗及鑑賞力。
曼都國際董事長賴孝義也很鼓勵年輕設計師或店長要懂得花錢自我投資,即使是買最好的商品或享受最好的服務,都是一種學習,對服務業的人才而言,都有助於累積更多思維,協助更多創意產生。
筆者有次搭乘計程車,與司機談到車資打折的想法,因為曾有司機抱怨賺得有限,還要折讓一成給客戶,頗不划算;但這位司機卻持不同看法,他認為,少賺一點吸引更多客戶,本來就是投資,而不是損失。價值觀不同,面對金錢的運用價值也十分迥異。
台灣連鎖暨加盟協會連續十年舉辦全國商店傑出服務店長選拔活動,信義房屋店長王惠平在2006年11月當選,雖花時間投入競賽,仍獲得當年度全公司業績第一名店長的榮譽。
王惠平在2007年擔任神秘訪客,被委任到某連鎖鞋店打分數,因為對方服務好,他當場就買了四雙鞋。根據他的案例,似乎買到合適好東西,也是一種自我投資。過沒多久,外表令客戶信任的王惠平,就成交一筆5,000萬元的大生意。
學識、內涵、生活經驗的累積都是需要投資,不管是花錢或花時間及心思;外表更是不少創業家自我投資的一部分,例如麗嬰房董事長林泰生永遠的唐裝造型,就成為公司最佳代言人。
名留國際董事長鄭茂發從小愛漂亮,可以放牛抓魚或撿鋁罐空瓶來打工賺錢,目的只是為了買新衣服;他從國中開始就堅持要帥,這也是一種自我投資,不但成就他走入美髮業,成為百家連鎖門市的老闆,自己帥也讓別人帥,成了經營生意的法寶。